爆小姐的一幀黑白照在雜誌出現,在網誌提到晒相。我慶幸上攝影課的時候還未流行數碼相機。當時課程很短,光圈快門與光線之間的微妙關係來不及透徹了解,最深印象的是埋首黑房晒相的時光。拿著菲林逐格檢視,然後晒8R的相。看著相紙由一片白,慢慢浮現跑街一星期拍回來的心血。影像由眼睛、鏡頭,去到菲林、相紙,就這樣紀錄下來,感覺很神奇。我喜歡對比強烈的黑白照,加不同的濾鏡再重覆沖晒,一張又一張直至得到想要的效果,滿足感與成功感是數碼照片與Photoshop永遠不能帶來的。
菲林、相紙、一片濾鏡、味道帶酸的藥水、盛載它的金屬盆、相片的夾子,甚至黑房的門把、紅燈,全部觸得到看得見。一大堆事物,加上耐性、心機,成就出來的作品,更有感情更令人珍惜。對於這點我非常頑固:只有經歷過這些,你才會認真對待攝影。我們會用心看拍攝對象,找出最好的角度、距離,然後把影象紀錄。拍出來的不是驚世傑作,卻是經過思考有感情的作品。
現在的記憶卡太便宜,電腦太易用,無論看見甚麼,快門按了才算。大家也拍數碼,我也拍數碼,但自問由菲林時代培養出來的習慣從未褪卻。聽說現在的學校都把黑房拆掉,改成電腦室。學生處理的不再是一幀幀實體相片,而是虛擬數據。如果有人認為晒相浪費時間,我會說,付出了時間換來的寶貴經驗並非Photoshop一代能夠輕易得到的。現今人人一機在手,真正的攝影師卻出不了多少個,就是缺了這麼的一點點。
5 comments:
總覺得用膠卷年代的照相心態較健康也較用心,不過時代進步,或者自己的工作都極依賴數碼相機。
拍菲林就是攝影最原本的精神與態度,有了這個,手中拿的是甚麼相機其實已不成問題。食神話齋:「最緊要,係有心。」
從前會小心易易的按下快門, 只會將最美好的都攝下, 生怕浪費多一張菲林, 但現在都不會了, 什麼都來得太易
然後, 人人在面書上開了好幾十個相簿, 就忽然成了一個攝影師, 結果, 只要淺景深的相就是美..
去食碗糖水都影十九幾幅相,還要原封不動一張不漏全部上載,每次在FB看見就頭痛。濫拍其實是視覺污染。
yes!!!超認同!!!!!!!!!!!!!!!!!!!!
同一個屈人寺水樽都可以高抄低抄十九幾十萬張相, 然後用相機入面啲懷舊mode轉下顏色扮藝術相..對住呢啲相..係好厭惡...
Post a Comment